七夕情书【重磅】文县发现汉代别部司马瓦钮铜印-文县生活网

【重磅】文县发现汉代别部司马瓦钮铜印-文县生活网




别部司马瓦钮铜印,在堡子坝咱哆寺发现此印,初步判断为汉代温度 司溟,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,有极高的研究价值、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安吉实验初中。是文县私人收藏,据说是他外爷留下的物品。
堡子坝在2017年9月份,发现了北魏时期的石窟佛像,而据此地十里之远又有这枚印章,北魏石窟是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,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体现,而别部司马印在军事方面恰恰证明古阴平是兵家必争之地。汉末三国到底发生了什么?阴平古道到底指那些地方夏天的滋味?咽喉之地的咽喉到底是哪里?期待文县发现更多的实物来佐证!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。



摩天岭,古道雄关战旗烈
摄影/邱建林
2O17年11月5日,为品读三国阴平古道遗风,感受红军长征伟大精神,在这个红叶渲染的季节,专程选择从文县碧口古镇来到四川青溪古镇,开启摩天岭红色之旅!
摩天岭位于四川唐家河景区内,旧称青塘关,海拔2227米,是甘川交界的分水岭,岭南属四川青川,岭北归甘肃文县。从四川唐家河摩天岭保护站徒步登顶仅需两个小时,从文县范坝镇苜蓿坝徒步需7个小时。
青溪古镇位于青川县城乔庄以西59公里,《华阳国志》载和田秋子,建兴七年(公元229年)析阴平道刚氐道辖地新置广武县于青溪,委诸葛亮之参军廖化督其地而屯田戌守。据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。
它是我国古阴平道上的重要关隘,自东汉以来,一直是王室与地方势力相互攻战不息之地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


三国名将,邓艾邓忠


邓艾偷渡阴平道(版画)

傅友德巧渡阴平道(版画)
红军激战摩天岭(版画)


青溪古镇阴平村位于四川青溪镇北部,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公里,因三国时邓艾偷渡阴平,因阴平古道从境而过得名。全村4个合作社399户1394人,土地总面积4349亩,其中耕地646亩,子子孙孙都延续着日出而耕、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。 阴平村美丽,人文底蕴深厚,农家乐众多,被称其为“川北第一村” 。


国家级自然保区唐家河游客中心,进入景区需买票和乘坐观光车,成人观光门票每人55元,观光车每人60元。


唐家河“红军桥”,位于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唐家河与北路沟交汇处。
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,撤出摩天岭战场时,留下一小分队断后阻击追敌。小分队为阻断蜂涌而来的国民党追兵,炸坏唐家河与北路沟交汇处的铁索桥(清末所建),守在唐家河左侧的小山包上。红军故设疑兵,他们给山上的木桩、石包、草把“穿衣戴帽”,伪装成红军模样。又派赤水县游击队到周围山上持续放枪。小分队用柏木棺料垒起工事,机智阻击敌人,发现敌人出动时,就瞄准射击。敌人误认为红军仍在摩天岭上,不敢贸然进犯。这样苦战一天一夜,牵制住敌人,直到红军大队全部撤离青川时,小分队才离开战场,胜利归队。
解放后,地方政府拨专款,在炸坏的铁索桥原址,由绵阳专区青川伐木厂于1972年建成了一座长50米、宽7米,两边各有3个小拱的石拱公路桥,更名“红军桥”。
一一来源:青川县县委党史研究室
红摩路,道路狭窄,观光车须用车载对讲机,互报路段编号,司机在宽阔地段会车通行。
红军桥至摩天岭保护站
摩天岭保护站,观光车到此为止,从这里便开始徒步爬山,三公里崎岖古道,全程用地砖铺设了台阶栈道,修建了过河跨溪仿古栈桥,各景点建有供游人休息的亭廊。沿途景色迷人。







阴平古道《三国志》记载:三国时,司马昭命钟会、邓艾领兵伐蜀。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,久攻不下,邓艾则回军景谷道,到达阴平郡,走数百里险要小道,到达江油关,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。邓艾军长驱南下,攻克绵竹,直抵成都雅辛章。蜀后主刘禅投降天剑绝刀,灭了蜀国。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。
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,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(文县老城所在地),途径文县县城,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,经唐家河、阴平山、马转关、靖军山,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(今南坝乡),全长265公里。
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,历代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。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,红军长征时走过此路,后来解放大军入川时也曾走过此道。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。其岭北西坡度较缓管桐,南面则是峭壁悬崖,无路可行,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,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,破三国鼎立之局。

旅游指南牌,介绍内容详实,各路段精确到米,方便游客游览观光。















阴平古道裹毡亭,三国邓艾率军凿山开路,临崖修栈,遇水架桥。途中因粮运不继,数次陷入绝境。当行至摩天岭,道路彻底断绝,进退不得。邓艾身先士卒,自以毛毡裹身滚下百丈悬崖。主帅如此,将士自然亡命跟随,结果摔死大半。邓艾清点残部,3万人仅剩下不到2千。哀兵必胜,邓艾率绝处逢生的2千人取江油关(今绵阳南坝镇)、克绵竹(今德阳黄许镇),最后占领成都,蜀汉灭亡。这是中国古代战争的经典战例,这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段辉煌传奇。抗日战争时期,国民党军悍将张灵甫,用邓艾偷度阴平之计,获得武汉保卫战万家岭之役的胜利,而一战成名朱见溢!

邓艾有幸成为这场豪赌的胜者
“艾以毡自裹香蕉共和国,推转而下”,是他的勇,他因之成为身先士卒的典范;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”,是他的智。姜次郎
一代名将邓艾死后葬于金牛古道上,现剑阁县北庙乡孤玉山南麓。


登顶摩天岭


摩天岭,一座摩天接云、坡陡谷深的山岭苍茫横亘。
蜿蜒盘缠于摩天岭的阴平道,是古今公认的“山高如云表,玄鹤尚怯飞”的奇径险道。它自甘肃文县延伸至四川平武县南坝镇,七百余里渺无人烟。三国时期,它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“径”,连邓艾也称它为“邪径”。真乃兵家传奇。
摩天岭上儒森汉语,山风砭骨,风景优美,新砌蜀风关楼壮观漂亮,楼后有一界碑,是四川和甘肃的分界。走过石碑,就站在家乡甘肃文县的地盘上了。从此处下山,过九道拐、切刀背,到苜蓿坝,便有通村公路,上行可抵文县县城(阴平古国),下行可达范坝镇和陕甘川重镇碧口。
孔明碑


铺满红叶的阴平古道,现为护林路,偶有徒步者行走。


红军激战摩天岭
1935年4月10日,红四方面军第30军在进入青川青溪的当夜便抢占了战略要地摩天岭。12日,红30军263、268、276团主攻部队穿越摩天岭,到达甘肃省文县境内梨树合、马尿水一带,与敌丁德隆旅第二团甘绩生部交火,展开了激烈战斗。敌人怕红军突破摩天岭进入甘南便加倍调兵遣将,胡宗南部驻松潘的伍成仁之49师于是进逼摩天岭帝视达。红军指挥部将计就计,退守摩天岭隘口。为充分利用有利地势与敌对垒,红军以木石筑起1.5千米长的防御工事,阻敌正面进攻。胡宗南得知红军固守摩天岭,又增派两个旅的兵力,在文县境内怀抢树、石磨河、九洋坝等地设防。战斗持续了18天。红军在摩天岭隘口、南天门、七里茅坡、黑瓮塘等关口设立岗卡,像一把铁锁死死地锁住了摩天岭这一要道。战斗中,红军歼敌一个营。数百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。七夕情书红军指挥部分析情况判断:从摩天岭进入甘南已不现实。4月29日,红军奉命撤离摩天岭战场,经青溪五代逆天,房石进入平武。
关楼左侧山坡上保留有红军制高点阻击战壕,前沿阵地在梨树坪和马尿水一带展开,经过18天的激战,英勇的红四方面军战士,用青春和热血,谱写了长征路上的壮歌!


关楼右侧山峰建有观景平台,取名问天台。一览众山小,抚栏凭古,为邓艾父子的智勇,为红军将士的英勇,为解放军62军的奋勇,为今天的幸福生活,而初心永恒!



揭秘:解放军一个营怎么消灭国民党一个师?《解放军“轻取”摩天岭》
1949年12月,为开辟入川道路,解放军第62军派该军184师550团将固守在碧口的国民党军144师430团歼灭后,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,部队立即准备翻越摩天岭。
担负由摩天岭进川的解放军先头部队是第62军184师550团3营。12月18日黄昏时,在一个回族老大爷的引导下,3营营长刘尚武、教导员杨应春率领部队连夜向摩天岭进发。
由于连续下雨,道路变得泥泞,但3营官兵克服困难,一口气追了两天两夜,于第三天黄昏时,终于赶到了摩天岭下。侦察排长报告:“前面河滩上发现埋锅做饭的痕迹,估计敌人刚离开这里不久,可能正在翻越摩天岭。”
这时,夜幕已经降临,雨夹着雪下个不停。3营立即召开各连干部会,讨论今晚上不上摩天岭。大家最后一致认为:“此时的敌人比我们还困难,在天已全黑的情况下,不会再向前走,一定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宿营,这正是出击的好时候。”

部队稍事休息,便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艰难地向白雪皑皑的摩天岭攀登而上。深夜3时,3营才登上了山顶,接着开始翻山向下挺进。
随着拂晓临近,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增大。3排长王彦斌带着两个战士把枪向怀里一抱,顺着积雪向山下滚去。不一会,山下传来了3声击掌声。这说明王排长他们滚下山的办法是成功的天纵英才网。为了抢时间,大家都沿着王彦斌的“路”向山下滚去,不一时全部在山下“着陆”。
刘营长派侦察员侦察了一遍周围的地形后得知,山下不远是一个名叫底儿坎的小山村,国民党军144师的溃退部队正是住在这里———村外有几个哨兵在巡逻,房间内一个警戒排的敌人全在呼呼大睡;敌一个团的主力部队驻在不远处的上底儿坎村,敌师部也住在1公里外的下底儿坎村内。
9班长刘作娃带着一个战斗小组,悄悄地摸了上去。迅速制伏了敌哨兵。9连连长王太元随即带着战士们冲进房间内,满屋正在打着鼾声的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当了俘虏。
解决了敌警戒排后,刘营长立即兵分两路:7连和师侦察排分工打上底儿坎村的敌团主力,9连分工打下底儿坎村的敌师部;争取两处战斗同时打响,于天亮以前解决战斗。
正在睡梦中的国民党军听到枪声后,不知解放军究竟来了多少部队,早已吓的晕头转向、魂飞魄散。几个企图顽抗的敌人被当场击毙。天破晓时,3营全歼敌144师,押着1400多名俘虏走出村庄。
就这样,天险摩天岭被3营战士们一战“轻取”。
本文摘自:《人民政协报》2015年10月15日10版,作者:陈宇
缅怀红军英烈战斗遗址,重走长征路,倍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!摩天岭上的秋冬红叶,春夏杜鹃花~映山红,彰显红军长征路上顽强的革命精神。"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",铭记革命历史,让红军精神世代传承!文县碧口古镇摄影协会2017.11.8


来源:综合天天快报陇南一哥、碧口摄影协会整理编辑
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)

商务合作: 0939-3619999
小编微信: RXT991314


除非特别注明,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