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垂燊致2018:愿行走万里,不负芳华-顶商投资

孔垂燊致2018:愿行走万里,不负芳华-顶商投资

孔垂燊
小时候,我和小伙伴们写作文时,都喜欢这么开头:“光阴荏苒,岁月如梭”。如今看来,那真的是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。实际上,在那个“等待着下课,等待着放学,等待游戏的童年”,时光总是晃晃悠悠、慢慢吞吞的。
而现在,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“光阴荏苒”“岁月如梭”“度年如日”。2017年,时不时就有人说,“总以为十年前是1997年”。人们似乎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,曾经风华绝代的成龙、刘德华们已经是60多岁的“古稀老人”;而象征“叛逆”的韩寒和郭敬明们,也到了该“油腻”的中年;人们眼中的“小鲜肉”90后在2018年集体迈入了成年;00后已经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崭露头角……

这些年,总有人叹息芳华易逝,时代终结;也有人高歌,世界多娇,尚待命名。对我而言,虽然还没到伤春悲秋的年龄,但每每看到时光如流水,不舍昼夜地滚滚向前,总想对它说些什么,对自己说些什么。
2018年已经来了,作为一名创业者、写作者、投资人,我来说说我的三个新年愿望。
1、只做最高价值的事情
对股神巴菲特影响最大的,除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和他的合伙人查理·芒格,还有一个非投资界人士——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·威廉斯,也对他投资理念的形成影响至深,以至于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泰德的海报。

泰德曾被誉为“史上最佳击球手”,在《击打的科学》一书中,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:高击打率的秘诀是,不要每个球都打,而是只打那些处在“甜蜜区”的球。也就是说,泰德从来不强求全垒打,而是只打高概率的球。
而那些平庸的棒球手,往往是什么球都打,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,力求全垒打。看起来十分尽力,十分辛苦,却总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,离卓越永远相差甚远。
早在1951年,英国统计学家E.H.辛普森(E.H.Simpson)就提出过著名的“辛普森悖论”,他发现:在分组比较中都占优势的一方,在总评中反而是失势的一方。也就是说,虽然你赢的次数很多,从整体上看,你反而是输了。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:机关算尽,反误了卿卿性命。什么都想要,什么都要争的,从长久来看,并没有什么大成就。
当然,有时候也并不是自己主动要去“争”,而是迫于无奈。
俞敏洪在《告别2017,我的年度清单》一文中是这么反思自己的:过去一年,做了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,常常被事情拖着走,不能主动高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。哪怕是读书这件看起来很有价值的事情,依然也很多值得优化的地方,因为,有些书根本没必要读。
对此,我深有共鸣:很多时候,我们忙忙碌碌,看起来在做一些很重要、很有价值的事情,包括应酬、阅读、旅游等,但过一段时间回头看时,你可能已经记不得那次重要的应酬中说过什么话,那本你读得饶有兴趣的书究竟写了什么,那次花了你很多时间的旅行中究竟发生了什么。
所以,2018年,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:只做高价值的事情,避免被低价值的事情牵着鼻子走。这就意味着,要把眼光放长远,抵住诱惑,耐住寂寞,永远思考大方向、大问题、大概率。
具体来说,作为一名创业者,我应当聚焦公司战略和核心工作,并通过充分授权,减少对战术内容的干涉;投资中,不要追逐平庸的机会,而是要把握大时代背景下的大机会;写作时,也尽量多思考有广度、有深度的大问题,而减少对琐碎事件甚至娱乐八卦的关注。
2、和时间做朋友
有人感慨:时光是把杀猪刀。而罗振宇每年跨年演讲的主题却是:和时间做朋友。
在罗胖今年的跨年演讲中,让我最受触动的一句话是“创业不是新兴阶层的专有权力。”

“章燎原在做“三只松鼠”前,有9年线下零售经验;
陶石泉在做“江小白”酒之前,做过9年金六福总裁助理,管过市场和销售;
徐正在做“每日优鲜”之前,在联想控股做农业。
那些在行业里深耕多年,了解产业本质,积累了一定资源,能力被证实的人,正在成为新一代创业者。”
其实,罗胖本人也是这么一个发展路径。在做罗辑思维之前,他在央视等平台上,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媒体经验。
所以,创业不仅不是新兴阶层的专有权力,甚至可以说,创业成功很少属于新兴阶层。
软银赛富的创始人阎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惊人之语:“创业成功大部分在30岁到38岁之间,90后啥都不懂怎么可能创业比别人好?”
的确,不排除存在像查克伯格这样的天才,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但是,这毕竟是极少数人。更何况,扎克伯格成功时虽然年龄小,但其实已经是创业多年的“老人”,在大部分情况下,无论一个人有多聪明,有些发展阶段注定无法跨越,该走的弯路一米都不会少。
说这些,我并不是想表达,我们年轻人注定不会成功。而是想提醒自己和同龄人:无论取得过怎样的成绩,都要让自己继续沉下心来,让自己底蕴的厚度积累的再厚一些,才能在未来,腾飞得更高一些、更稳一些。
通过“演员的诞生”这档综艺节目,我认识到:一个演员想火,可以有各种手段;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,却一定依赖于勤学苦练和日积月累。其他行业也是如此,成为一名“红人”容易,而要成为一名“匠人”却来不得半点虚假。

要想不让时光成为杀猪刀,那就要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,不急不躁地在正确的方向上,踏实耐心地慢慢积累。
所以,我在2018年的第二个愿望就是:心平气和地和时间做朋友。
具体来说,就是创业时不急于求成,一点点把事情做好、做实;投资时,不求一夜暴富,通过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实现稳定复利;在写作时,不单纯追求阅读量,粉丝增长,而要追求每篇文章都有价值,能给自己和读者带来启发和收获。
3、用“认知”和“自律”驱动人生
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已经成为很多有志之士的座右铭。怎么样才能做到“知行合一”呢,在我看来,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认知,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。
2017年,我的一个发现是:投资是认知的变现,写作是认知的变现,创业也是认知的变现。其实,做任何事,都是认知变现的结果。
一个人的认知边界决定了一个人的投资收益率怎么样,文章能写多好,创业会不会成功。
如何提高认知?说起来很容易,那就是: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、阅人无数,阅企业无数。用“第一性原理”,不断地格物致知,思考本质。

但从认知转化到行动,其实是一条更难的路。
为什么“听了很多大道理,依然过不好人生”?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·塞勒认为,这是因为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“非理性”的。桥水基金创始人,投资界的乔布斯——达利奥在他的《原则》一书中提到,人是有“动物性”的。而,对抗“非理性”和“动物性”,实现知行合一的唯一方法就是——自律。

每年年初,很多人都会制定各种计划,诸如:读书计划,健身计划,赚钱计划等目标,到了年末往往都没能实现。这并不是“认知”能力的不足,而是“自律”能力的欠缺。
关于自律,我在2017年的一个心得是: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。管理自己要像管理一支队伍一样,靠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治,既要纪律严明,又要奖罚并重。
比如,我在2017年年初就有写书计划。但是兜兜转转,大半年下来,也没写出一个字来。到了10月份,我想了一个办法:授课。
如今,“大师兄手把手教你做投资”已经卖出了近1000份,我也就没有任何退路了,写书的事情也就不得不干了。一鼓作气之下,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。你看,无论是谁都有惰性,需要自己或别人逼一逼。
所以,我在2018年的第三个愿望就是:继续提高认知,提高自律来不断驱动人生往前进。
做高价值的事情,就是在不断提高认知。而提高自律的关键,是制定管理自己的制度。对我来说,2018年,我得通过一种机制,逼着自己养成健身的好习惯。
结语
王阳明被称为“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”的千古一圣,直到今天,他的很多哲学思想依然影响着很多人。在他临终前,弟子们问他“还有什么要说的”。他用尽力气留下了八个字“吾心光明,亦复何言”。
我也希望因为2018年的三个愿望:永远做高价值的事情,和时间做朋友,用认知和自律驱动人生,在若干年后,我们不是在感叹“岁月不饶人”,而是自信地说“那些年,我不曾饶过岁月”。
最后,愿你我行走万里,不负芳华!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投行大师兄
授权请联系出处
作者丨程郡

除非特别注明,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